港台海灘檢逾5千廢棄膠樽 簡體字膠樽最多康師傅榜首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9/02 15:57

最後更新: 2018/09/02 16:19

分享:

分享:

於南丫島白鴿坑亦有檢獲廢棄膠樽。(照片由綠惜地球提供)

綠惜地球早前於港台進行16場淨灘行動,收集逾5200個廢棄膠樽,當中有4441個可識別膠樽品牌,2/3屬簡體字品牌,達2938個;尤以台資「康師傅」佔33%最多,其餘「四強」為「娃哈哈」、「農夫山泉」、華潤子集團「怡寶」以及「「可口可樂」。

初步調查顯示,本港10場調查包括垃圾灣、大嶼山水口、南丫島、西貢、沙頭角、大埔三門仔及東涌河等,檢得的廢棄膠樽簡體字飲比例達38%,以「怡寶」屬名列第一;另有55%廢膠樽出自本地,組織認為本地飲品商責無旁貸,消費者應避免使用即棄膠樽,選購後亦應妥善回收。

於垃圾灣檢得的廢棄膠樽。(照片由綠惜地球提供)

至於台灣方面,亦於澎湖、新北市萬里及基隆進行6次調查,惟於澎湖發現簡體字廢棄膠樽比例最高,全島4個監測站收集2600個可識別品牌的膠樽中,有86%均為簡體字。

多次於澎湖淨灘的台灣海洋公民基金會淨灘淨海專員巫佳容表示,不時會撿到的膠樽有逾7成都是簡體字品牌,慨嘆不管怎麼撿,待冬天時整個沙灘因著洋流和季候風影響,都會滿滿的都是垃圾。

台灣環團於澎湖檢得簡體字廢棄膠樽比例最高。(照片由綠惜地球提供)

兩地環團促請飲品生產商,訂定積極減塑目標及時間,包括推出「去膠樽化」產品、盡量採取單一物料提升回收效率及價值、規劃自主回收管道等。

本月15日為「國際淨灘日」(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),綠惜地球呼籲公眾積極參與的同時,亦主動舉辦品牌調查行動,改善本地對應愈來愈多海洋垃圾的挑戰。